(智能制造学院 郭宇皓 陈晗羲 卢蕾报道)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中国城乡发展差异化的产物,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把手。为帮助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将温暖送到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身边,助力乡村振兴,近日,我校智能制造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赴靖安县红岗村组织开展“守护童心、筑梦未来”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期间实践队通过开展手工实践、课业辅导、科普宣传、志愿服务、捐赠书籍等一系列活动,为乡村留守儿童带来温暖与帮助。

趣味手工妙连心 巧手共筑新未来
为提高孩子们的团结合作意识,锻炼动手能力,发掘想象力与创造力。实践队为红岗村的孩子们开设生动有趣的手工实践课。队员们运用机械、电子类专业知识,让小朋友们在体验手工乐趣的同时学习科学小知识,启发、帮助孩子们完成一件件手工科技小制作。“我接的小灯亮起来了,我以后也要像哥哥、姐姐们一样厉害!”在哥哥姐姐们的帮助下,孩子们看到自己可以做出来这么多手工制作时,脸上不由得洋溢起了欢快的笑容。

关爱帮扶暖人 课业辅导助梦行
通过活动前期调研,队员们了解到近年来由于红岗小学就读人数和老师数量过少等原因,村里的孩子们已于去年全部迁往乡镇和县城就读。红岗小学已停止办学,没有老师驻守。另外,暑假期间,大部分父母由于依旧忙于工作而无法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管理。对此,队员们决定在“叁下乡”活动期间,每天下午驻守红岗村小学,对孩子们的暑假作业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解决孩子们假期“课程多,作业难”的问题,将关爱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的心田。
“通过本次的学业辅导,我看到了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孩子们给予了我们特别的感动,以后我们会经常来陪伴和帮助红岗村这群可爱的孩子们。”实践队队员刘婉仪这样说道。

用创新点缀童心 让科技融入梦想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小抓起”。为激发留守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将科学的伟大力量化作春雨般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学院暑期“叁下乡”实践队联合学校科学技术协会走进红岗村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活动通过展示无人机航模、3顿打印技术、智慧校园平台等科技,让科学走进乡村,使乡村儿童释放天性、拥抱科学,度过愉快充实的暑假时光。
在3顿打印技术展示中,实践队队员们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与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宣讲,并赠送打印出的模型,让孩子们感受科技带来的乐趣和便利,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无人机操作展示课上,孩子们排着队轮流操作无人机。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帮助孩子们学习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的同时也锻炼实际动手能力。

助力希望工程活动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实践活动期间,当得知有希望工程助学活动时,实践队员们还第一时间参与到昆山市周火生希望工程志愿者协会赴江西靖安开展希望工程助学活动中,承担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过助力爱心协会开展希望工程助学活动,队员们看到了爱心公司和公益人士对于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关注,以及对于“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的决心。“帮贫济困,扶贫助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公司的发展,来源于社会,最终也应回馈于社会。希望通过我们这些爱心人士的帮助,让家庭困难的孩子们能够顺利地成长,同时也希望与会的各位大学生志愿者在社会的各处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力行公益事业。”昆山市周火生希望工程志愿者协会会长吴卫林的话让队员们感受颇深。

携手助力乡村教育 阅读点亮多彩童年
“叁下乡”活动前期,队员们提前赴红岗村开展儿童阅读需求调研,并在校内开展了书籍募捐爱心活动。学院100余名爱心大学生,根据孩子们的阅读需求,捐赠了儿童文学、少儿读本、科普与漫画、低幼启蒙等多种类别的图书200余册。
在红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童心港湾”,实践队与村干部共同参加的“书香流韵助童梦,文化滋养润人心”爱心书籍捐赠仪式上,学院将募集所得的所有书籍捐赠给红岗村,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加便利的阅读需求,助力乡村文化建设。
“课外读物是孩子们了解外界、丰富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宝贵的精神食粮。这次捐赠活动,同学们用爱心和行动支持红岗村文化建设,捐一份书香,献一份爱心。我代表村民由衷地感谢你们!”红岗村妇女主任涂莹有感而发。

智能制造学院暑期“叁下乡”实践队通过开展一系列守护童心社会实践活动,手牵手、心连心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传递青年志愿者的爱与力量。未来,学院将与红岗村结对,常态化开展“守护童心,筑梦未来”志愿服务活动。学院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也将持续关注留守儿童问题,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以实际行动彰显青年担当。
责任编辑:闵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