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真挚的育人点滴,智慧的教育方式,实践的感悟激思,创新的教法经验……都凝结成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教育故事。在第39个教师节之际,学校开设“我的教育故事”专栏,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位位默默奉献、坚守岗位、躬耕教坛15余载的辛勤“园丁”的心声,走进他们的工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听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乔冬敏的育人故事。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能有多少个17年呢?17年很长,因为青春的岁月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17年很短,6000多天的时间里,工作重心只汇成了叁个字,那就是“学工人”。
17年里,因为工作性质,手机必须24小时保持畅通。作为辅导员,我直接管理服务过1100余名学生;作为管理者,我接触过近10000名学生。开过多少次班会、组织参加过多少次活动,已记不清;因为经常翻看学生的家庭信息,更好地走近学生,慢慢地我成了“地理通”;多少次因为学生突发事件,我半夜来回于120急救车和医院病房;疫情面前,有多少天不曾回过家,逆行守护校园内的“孩子们”。
“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传道授业是老师的本职,以德而耕是更加崇高的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名学工人,我深知,教育是治心,塑造健康的灵魂。如果一个学生工作者自己都没有基层经历、没有实践经验,那思想政治工作将变得苍白无力。只有近距离聆听了在党50年的退役军人那光辉故事,才能够理解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鼓励同学参军入伍的动员才更有说服力;只有深入基层,才能体会到基层工作的使命光荣,才能够动员坚定毕业生扎根服务乡村的决心!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一定要多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走进基层、走进乡村。多年来,我一直带领志愿者服务队赴基层开展暑期“叁下乡”实践活动,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

“老师,您的党课让我明白了一些困惑已久的东西,原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不是评奖学金、不是评优秀学生干部,这是一个人一生的政治选择!”我能看到学生眼里的光,也愿意创造这条“精神纽带”。我通过学院的每次活动、每个制度、每一处阵地,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我是党员”是一种真真切切的信仰,更是一项实实在在的行动。
我带领学生参加全省教育系统党的基本知识竞答赛、“学习强国”答题挑战赛,组织“寝室小课堂”“党员一对一帮扶”,以点带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智能制造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2019年申报并获评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江西教育电视台《党建好声音》以“榜样的力量让学生党员蓄能发光”为题对学院学生党建工作进行专题报道。我认为只有这样的党建工作才有可能做到学生的心里。
时至今日,昔日的“乔大哥”已经变成了年过不惑的“乔大叔”,但就是因为一直和学生在一起,我年轻的心态始终没有变!把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放在首位的理念始终没有变!我依然愿日常平常经常,做学生思想的引领者;落细落小落实,做学生健康的守护者;细心耐心爱心,做学生成长的服务者!至此无怨无悔!
责任编辑:闵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