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处 余志川报道)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五育并举服务三全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提升学生劳动技能水平。近日,学工处结合传统文化第三课堂,组织开展“竹刻艺术”“微景观创作”特色实践项目,完成了劳动实践清单的调整,丰富了我校劳动教育的深刻内涵,劳动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传承竹刻非遗文化 挖掘劳育与红色文化结合的新方式
为了将劳动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我校邀请靖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蔡煜远老师带领学生开展“竹刻艺术”特色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用巧手和刻刀创作出“七律·长征”竹刻作品,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等古诗内容的篆刻在竹片上,让同学们亲身感受非遗技艺的精妙构思与灵巧卓绝,细腻感知这份底蕴醇厚的文化,在学思践悟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开拓微景观美学视野 实现劳育与美育融合的新愿景
静下心来与泥土对话,充分感受“人是自然整体中的一个部分”,真切感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真谛。微景观创作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人工智能学院余婷老师从造景常用的植物种类、土壤种类、制作步骤、后期养护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进行示范讲解,同学们通过艺术构思和组合加工把自然美景微缩化,方寸之间构筑了妙趣横生的自然微景观,创新探索了一种饱含灵感的微景观美学姿态与劳动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的全新途径。
一直以来,我校始终重视劳动教育在五育并举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教育引导学生在劳动中锤炼意志品质,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助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闵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