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学院 王琴 罗慧娴报道 彭凤怡 邹馨婷 郑露露 徐情摄影)“从传统制药到智能制药,变的是技术手段,不变的是医者仁心。”近日,党委委员、工会主席黄丽娟赴江西省樟树市仁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863科技园和中国药都中医药博物馆,以“赓续岐黄薪火 智创健康未来”为主题,为人工智能学院“红色人工”社会实践队讲授了一堂沉浸式思政金课。


走进仁和药业863科技园,实践队深入探访智能化中药提取车间、数字化质控实验室及现代物流中心,了解础滨辅助新药筛选、大数据驱动的智能煎药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在药物研发、生产优化及质量追溯中的应用,直观感受科技赋能传统产业的澎湃动能。黄丽娟指出,仁和药业“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初心使命与中医药“悬壶济世”的精神一脉相承,而智能化生产线、数字化管理系统等现代工业文明成果,则为这一传统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她强调,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是坚守中医药理论精髓和文化根基,“创新”则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产业升级。人工智能与中医药的深度融合正是“智创健康未来”的生动实践。黄丽娟鼓励同学们立足专业所长,成长为传统瑰宝守正创新的现代化传承者。

“大家可知这铜药碾为何设计成船形?”在中国药都中医药博物馆,黄丽娟以一件馆藏珍品为教具,揭秘“药不过樟树不灵”的历史渊源,引导师生深入探究中医药文化。师生们还参观了讲述中华医药简史的“药之源”展厅、完整呈现樟树中医药发展轨迹的“药之都”展厅、集中展示樟树药材品质冠绝天下的“药之齐”展厅以及生动呈现樟树中药炮制技艺的“药之灵”展厅,领略中医药文化精髓,感悟樟帮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药之灵”展厅的3顿展区生动再现了“白芍飞上天”的传世绝技,只见药工手腕微颤,刀锋如游龙戏水,瞬间将白芍切成薄如蝉翼的飞片,引得师生们惊叹连连。黄丽娟指着展柜中陈列的一组磨损深浅不一的药刀说道,“每一道磨损痕迹都铭刻着匠人精益求精的匠心独运。”她进一步阐释,中医药炮制技艺之所以能成为传世瑰宝,正是因为历代匠人始终秉持“分毫之差不可有”的严谨态度,在重复的劳作中追求极致,这种对技艺的敬畏之心、对品质的执着追求,是新时代学子与现代科技对话时必须传承的精神内核。
此次大思政实践以中医药文化为纽带,贯通千年智慧与时代使命,让青年学子在“守正创新”的文化底蕴中感悟传承,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锤炼品格。黄丽娟寄语学院学子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将中医药文化精髓与当代科技发展相融合,在建设健康中国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书写人生华章。
责任编辑: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