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师者之魂,在于以己为炬,照亮学生前行的路。师者之志,在于以行践道,追逐教育的理想之光。在第41个教师节之际,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在平凡中铸就非凡的身影:他们中,有人深耕课堂,把课程打磨成“一流标杆”;有人扎根科研,在学术前沿不断探索、以突破回应时代需求;有人站稳思政讲台,用家国情怀滋养青春的根系;有人化身成长引路人,以耐心陪伴破解青春迷茫;有人以二十年坚守,在时光里镌刻教育的刻度;有人以创新为刃,用一场场教学比武的突破,重新定义“好课”的标杆;有人甘当校园守护者,用无声付出筑起育人的港湾。他们岗位不同、风格各异,但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教师的使命与担当。在此,我们致敬每一位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的老师,也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让更多人感受到师者的温度与力量。本期,让我们一同走进思政课教师杨欢的教书育人故事。

(融媒体通讯社 钟怡晴报道)“讲授思政课并非刻板说教,更多是为了提出真问题,思考真问题,在解决真问题的过程中多努一点力,这样才能让学生与自己一同‘向上走’。”这是思政课教师杨欢对思政课教学的深刻理解。在她看来,思政课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的塑造、情感的共鸣。她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思政课,建立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认同,引导他们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发展的“大我”之中。

创新教学:让理论“春风化雨”
为了实现思政课的价值塑造目标,杨欢老师从不拘泥于照本宣科地空谈理论。她以最朴实的方式,将党的理论化作春风,拂过学生的心田,让理论在学生们的心中静默生根,悄然发芽。她善于将晦涩的理论转化为学生愿意听、听得进、记得住的“身边事”。正如学生们所说:“杨老师平易近人、有亲和力还很风趣,她的课不枯燥,有温度,我们都很爱听。”亲切生动又风趣的教学风格,已然成为杨欢老师课堂的独特底色。
思政课理论性强,如何让学生产生认同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世界与中国发展大势,是思政课教师面临的普遍难题。面对这些难题,杨欢老师没有回避,也没有一味地说教,而是以积极坚定的态度创新教学方式,用真心一步步走近学生。
温暖故事:点亮学生迷茫的心灯
思政教育路上,温暖而深刻的故事始终伴随着杨欢老师左右。一次在黄家湖校区五教下课后,一名学生在教室门口徘徊许久,终于鼓起勇气走到杨欢老师面前,满脸迷茫地问:“老师,我现在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该往哪个方向走。”那堂课上,杨欢老师讲授了脱贫攻坚的成就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学生深受触动,但同时也因自身定位不清晰而陷入困惑。
看着学生焦虑的神情,杨欢老师真切地体会到,教育的意义是唤醒一颗心,点亮一盏灯。她拉着学生坐下,耐心地与他交流,从国家发展的宏观层面谈到个人成长的具体方向,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一个平凡的岗位都能为国家做出贡献,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和特长,明确目标,从身边小事做起,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令她倍感欣慰的是,后来这位学生明确了方向,奋力考取了基层岗位,决心在基层贡献自己的力量。自此,杨欢老师更加明确自己的使命,愈发积极地引导学生建立认同感。她微笑着说:“哪怕一次仅影响一个学生,微光累积起来,亦可成就一片浩瀚星空。很多人觉得‘小我’融入‘大我’是空话,但思政课教师做的就是这样的事,今天影响一个人,明天影响两个人,久而久之,不同岗位上的学生都会因这份影响而发光发热。”

教学探索:多元思路与丰硕成果
在创新教学方面,杨欢老师有着自己的思路。她深知,扎实的理论基础是上好思政课的前提,所以不断研读原着原文,拓宽视野,夯实自身知识储备,让课堂内容有深度、有内涵。同时,她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观摩线上优秀教学案例,汲取多元授课技巧,并结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此外,她还十分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无论课堂内外,都耐心倾听学生的困惑,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讲解“大道理”,让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近年来,杨欢老师不仅在各类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斩获多项省级重要奖项,还主持参与了多项省级课题。在指导学生竞赛方面,杨欢老师同样成绩斐然。她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微电影等现代媒介表达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职业规划教育中,她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入,以耐心辅导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她指导的学生团队在各类国家级、省级竞赛中屡获佳绩,学生们用作品展现了对思政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杨欢老师以实际行动为思政教育育人之路铺就了坚实而璀璨的基石。
责任编辑:闵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