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师者之魂,在于以己为炬,照亮学生前行的路。师者之志,在于以行践道,追逐教育的理想之光。在第41个教师节之际,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在平凡中铸就非凡的身影:他们中,有人深耕课堂,把课程打磨成“一流标杆”;有人扎根科研,在学术前沿不断探索、以突破回应时代需求;有人站稳思政讲台,用家国情怀滋养青春的根系;有人化身成长引路人,以耐心陪伴破解青春迷茫;有人以二十年坚守,在时光里镌刻教育的刻度;有人以创新为刃,用一场场教学比武的突破,重新定义“好课”的标杆;有人甘当校园守护者,用无声付出筑起育人的港湾。他们岗位不同、风格各异,但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教师的使命与担当。在此,我们致敬每一位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的老师,也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让更多人感受到师者的温度与力量。本期,让我们一同走进“最美辅导员”徐瑞的育人故事。

(融媒体通讯社 刘洛文报道)徐瑞,学生们口中步履轻快、笑容温暖的“徐导”。八年来,她穿梭于教室、宿舍与办公室之间的身影,已成为校园里一道熟悉的风景。作为辅导员,她以独特的工作风格和深厚的师生情谊赢得广泛赞誉。走近她的故事,你会发现这份“美”源于乐观坚韧的初心,更在于对“亦师亦友亦家人”角色的生动诠释。
心之所向——被“需要”的光,照亮八年的坚守
“当初选择做辅导员,就是觉得这份工作特别有意义,能和年轻人在一块儿,陪着他们成长,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拉一把、说一句暖心的话。”谈及初心,徐瑞的话语朴实而真挚。自2017年成为专职辅导员以来,支撑她走过无数个忙碌日夜的,正是这份“被需要”的感觉和那些“看得见的光”。
她珍藏着许多微小却珍贵的时刻:凌晨手机屏幕亮起,学生发来一条“导员,我好像想通了”的信息;毕业多年的学生突然传来消息,“导员,你当年那句话我一直记得……”“那种时候,真的会觉得一切都值了。”徐瑞说,她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榜样”,只是愿意守着这份“走心”的工作,看着一批批学生慢慢找到自己的方向,“这本身就是我最开心的动力。”获评“最美辅导员”,她心怀感恩,更坚定了“把平凡的事,做得有一点点光”的信念。

穿梭之间——琐碎日常,守护青春的温度
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徐瑞将其形象地比喻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从清晨回复各类信息开始,到处理请假、考勤、班团事务、谈心谈话,再到调解宿舍矛盾、应对突发状况,她的日常被琐碎填满。然而,在她看来,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琐事,让她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生活,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如何平衡管理约束与关怀陪伴?徐瑞有自己的“平衡之道”。“原则性问题坚决不退,但语气永远不冷;小事琐事多给空间,但态度永远不敷衍。”她笑着说,“查寝卫生不合格,不会光批评,而是笑着说‘来,我陪你们一起整五分钟,整完咱们点奶茶!’”她认为,学生能分辨真心与套路,关键在于把“约束”包装成“保护”,把“要求”解释成“期待”。“最重要的,是不把自己当‘官’,而是当成一个比他们多走了几步路的同行者。”她总结道,“脸上笑着,心里暖着,但底线一直坚守。”这种独特的亲和力与原则性,正是她“亦师亦友亦家人”风格的最佳注脚。
工作中最让徐瑞感到“心重”的,是学生心理问题带来的挑战。“看得出来他们难受,但有的学生不愿意主动说,甚至是家长学生共同隐瞒的。”她坦言,“怕自己不够专业,怕关怀的方式不对。”每当深夜接到情绪崩溃的电话,或发现学生长期封闭、失眠,那份无力感与责任感交织。为此,她持续学习心理知识,紧密配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努力让自己成为更专业的心理支持者。她坚信,最根本的是“先让他们愿意坐下来、开口说,剩下的,我们一起慢慢想办法。”每一名学生状况的好转,都是对她坚守的最大慰藉。

点亮时刻——从“我不敢”到“导员我做到了!”
谈及工作中的幸福感,徐瑞的眼睛亮了起来。“最开心的,就是看到学生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行的时候,你陪着他一点点熬过来,最后他眼睛亮亮地对你说‘导员,我做到了’那种感觉,比发年终奖还甜!”
她深情地回忆起一个名叫小马的新疆学生。初入大学时,汉语不流利、学业吃力的他一度想放弃。“那段时间我就和他‘软磨硬泡’。”徐瑞没有说教,而是真诚地陪伴、倾听,分享自己的迷茫经历,鼓励他“困难不丢人,停下来才可惜”。她组织学习小组,创造交流机会。最终,小马坚持了下来,成绩稳居班级中游。徐瑞说,每一个学生从“我不敢”到“我可以”的蜕变,都是辅导员工作最珍贵的礼物。“真正的陪伴不是替谁走路,而是点亮一盏灯,陪他走过最黑的那段路。”

种树之心——期待一片“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森林
对于未来,徐瑞充满期待与规划。她希望成为“更专业的陪伴者”,系统学习心理知识;成为“生涯规划导航员”,为学生铺就更清晰的未来之路;还想玩转“新媒体+思政”,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传递正能量。她不愿只做“处理问题”的辅导员,更想成为“预见成长”的合伙人。
“别把辅导员当‘工作’,要当成‘种树’。”这是徐瑞最想分享给同行和未来辅导员的心声,“前期辛苦浇灌,可能看不到花,但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站在一片森林里。”她强调,辅导员的价值无法用碍笔滨衡量,那些深夜的电话、琐碎的调解,可能就在某个关键时刻支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她提醒同行要“真”,要坦诚,更要“照顾好自己”。“偶尔放下手机、泡杯枸杞、找同事吐吐槽,不丢人!”对于有志于此的年轻人,她发出热情的邀请:“这儿会有挫败,但更有任何职业都给不了的温暖回报。欢迎你来,和我们一起,做这份‘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事。”
在徐瑞看来,辅导员这份职业的浪漫与价值,就蕴藏在那一次次真诚的对话、那一个个被点亮的瞬间、那份穿越时间依然温暖的师生情谊里。她用自己的乐观与真心,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一名“最美辅导员”的使命——做学生成长路上那盏温暖而坚定的灯。
责任编辑:闵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