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学联记者团 李姗姗报道 万国彪摄影)一年一度的招生就业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在紧张的进行。与往年相比,招生就业工作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收获许多新成果,同时也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挑战,为此,院记者团专门采访了学院副院长楼世礼及招生就业办主任助理李果。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学生记者:2011年我校的录取原则是什么?
楼世礼:严格执行国家及各省(市、区)教育部门有关工作的规定,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高分至低分择优录取,并对享有政策加分的考生按照各个省(市、区)招办的加分予以认定。今年我院在招收福建、浙江、山西、山东等五省的录取批次放到了二本,这是许多同类学校所未实行的。学院在其他省市、直辖市、都有招生计划,今年招生工作圆满完成,保证了录取质量。
学生记者: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应该与我校的办学特色分不开吧,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楼世礼:学院以“教育为本,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恪守“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形成以工科为主,交通运输为优势,经、管、文、法、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今年我院已取消专科招生,学院现有29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仍是特色专业,而社会需求量大、专业人才短缺的新兴专业桥梁与渡河工程是我院的新增专业。
学生记者:据了解往年我校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给水排水、汽车服务工程等专业生源相对较少,今年是否有所改观呢?
楼世礼:往年较少是因为大家对这些专业的了解较少,理解较狭隘,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战略和国家2010----2020教育中长期规划的实施,社会对此类专业今后就业前景的看好,今年学生爆满,招生成绩可喜。
学生记者:说到招生我们自然想到一些就业问题,我院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
楼世礼:近年来我院毕业生考取研究生170余人,考取公务员100余人。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农村特岗教师,入伍预征等国家项目先后有120余人参与其中。考研比例超过了毕业生的3%,逐年呈上升趋势,然而由于我院一些铁路行业专业就业率一直很好,造成这些考生考研人数偏少,不同专业间存在很大区别,我们正在争取缩小各专业间的差距。
在采访楼世礼副院长之后,接着学生记者对就业办主任助理进行采访。
学生记者:我院热门专业有哪些?
李果:土木、会计一直是我院的就业热门专业,但今年由于受高铁事故影响,铁路系统招聘人数大大缩减,铁路专业的就业形势严峻,为此我院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适时鼓励这些专业学生去考研,努力为毕业生就业创造平台。
学生记者:毕业生就业渠道有哪些?
李果:毕业生就业主要通过三大路线,即校友、家长和学校,通过朋友推荐就业的占30%—40%,是最稳定的就业途径。
学生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通过学校就业具体是怎么样的?
李果:学校方面也分三大路线,一是铁路系列约占就业比例的五分之一,主要就业于南昌、昆明、广州、西安、上海、成都等铁路局、工程局、桥梁局。二是商会联系,我院长期以来与浙江总商会大小3万余家公司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商会就业的毕业生主要前往福建、广东、江苏等地。三是大型专场洽谈会,我院为毕业生每周安排两次小型专场洽谈会,帮助他们感受就业形势,积累经验。
学生记者:今年我院会举办“双选会”吗?
李果:会。2011年11月12日由江西教育厅主办,我院与东华理工长江学院联合承办独立院校(昌北高校)专场大型就业洽谈会,这是为毕业生精心筹备的就业平台。
学生记者: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位于江西省同类学校前列,为此学院在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李果:我院先后出版了有关就业指导教材三本,楼世礼作为课题负责人申报的就业指导精品课程获得校级立项,由他主持的就业指导课件开发获得江西省第五届高校多媒体课件教学课件评比三等奖。但是由于就业指导人员较少,对毕业生个性化的就业咨询指导工作开展较少,就业指导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今后也希望学院能加大就业指导方面的投入,引进更多的师资力量,充实就业队伍。
学生记者:除就业指导方面您觉得毕业生在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
李果: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有待改变。毕业生就业受地域,行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今最大的矛盾就是“有岗不就”,即有岗位但不一定适合毕业生,或达不到毕业生期望的工资要求、地域要求、工作条件要求等。
学生记者:针对这一点,您认为学院就业工作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李果:不断开拓就业市场,挖掘就业资源,全方面调动师生参与就业,关注就业,指导就业,最后安全就业,顺利就业,满意就业。
学生记者:为了新生有美好的大学生活,毕业生有美好的未来,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或期望呢?
李果:希望大家能做到以下几点:一、努力实践,注重积累,为就业做好预备工作;二、学会交往,注重沟通,为面试做好预备工作;三、学好专业,目光放远,为笔试做好筹备工作;四、调整心态,置换身份,为上班做好准备工作。给自己一个承诺,给青春一个梦想,给生活一种追求,给大学一种记忆,给同学一缕阳光,给未来无尽美丽。
责任编辑:魏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