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为契机,引领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八字真经,投身四个全面”,本学期末,我院青年志愿者在学院团委的统一部署、分院团总支的组织带领下分赴抚州市崇仁、宜黄、高安叁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暑期“叁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达到锻炼毅力、增长才干、奉献社会等目标。
(机电分院宣传部 罗婷报道 张仁卫摄影)7月10日,机电分院20名志愿者在机电分院团总支书记、办公室主任王伟及辅导员雷倩的带领下,赶赴抚州市宜黄县开展为期5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践行八字真经,投身四个全面”为主题,深入基层农村开展了义务支教、关爱孤寡老人与留守儿童、参观文化遗产、拜访老党员、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受到了宜黄当地干部群众的广泛支持与喜爱,并取得了基层调研大量一手资料。
义务支教是一项奉献和传递爱心的活动,为帮助留守儿童萌生和树立自强不息、热爱学习、回报社会的信念,实践服务队决定在宜黄二中开展为期5天的爱心支教活动。本次支教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开设兴趣培训班的形式,融合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课程内容包括普通话推广、书法、英语、跆拳道等,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姐姐,我要学英语”、“哥哥,我还要学跆拳道”,孩子们的热情给了全体支教志愿者不畏辛苦的动力。
了解到前来学习的小朋友大多为留守儿童,他们渴望关注与关爱。志愿者们在给他们培训之余,还陪他们一起玩耍,一起聊天,使得暑期原本平静的宜黄二中又变得热闹非凡,昔日朗朗的读书声和欢笑声又在教室回荡起来。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实践队7月11日下午参观了“江南第一古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谭纶墓。谭纶,字子理,江西省宜黄县谭坊人,是明朝的一代抗倭名将,虽不像孙膑、韩信等那样威名显赫、世人皆知,但他在30余年的戎马生涯中,南征北战,业绩感人,为捍卫国家安全“鞠躬尽瘁”,继承中华民族“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这种不为名利、默默奉献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青年师生努力学习,大家在墓像前深深鞠躬以表达对谭纶的无限敬仰,树立起将振兴中华的责任置于肩上的坚定决心。
7月11日下午,实践队还来到了宜黄县革命烈士纪念碑进行祭扫,听守墓老党员廖兴龙讲述过去的故事。实践队向革命烈士纪念碑进献花圈以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严肃庄重地重温入团誓词,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绕纪念碑一圈,并拿起扫把打扫纪念碑。随后,志愿者们围在老党员廖兴龙的身边,认真的听着他讲述往事。廖兴龙告诉我们,让他独自坚守墓碑十四年的是与战友的深厚情谊、是对共产党正确领导的感激,是革命精神永存心中的支撑。老人的字字句句饱含着对往昔时光的自豪,那段峥嵘岁月不仅永远铭记在廖兴龙老人心中,也将铭记在志愿者们心中,让他们时刻谨记要继承先烈遗志,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关爱老人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7月12日上午,实践队来到了宜黄县福利院看望福利院的老人们。志愿者们向老人们一一问好后,送上了带来的水果和毛巾,并与老人们一起聊天。为了照顾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志愿者们专门到宿舍里探访他们。欢笑之余,为了让老人们开心娱乐,志愿者们表演了一些节目。热情洋溢的广场舞《最炫民族风》、情真意切的《当你老了》、动感十足的扇子舞《青花瓷》,并邀请老人们一起合唱红色歌曲等,全场欢声笑语,气氛融洽。同学们在离开福利院时,老人们热情地握着同学们的手说:“要努力学习,不要辜负父母和学校的期望,欢迎你们下次有时间再来!”
追寻红色遗迹 拜访抗美援朝老党员
抚州宜黄县具有光荣的红色革命传统,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宜黄成为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为响应本次社会实践纪念抗战胜利、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号召,7月13日上午,志愿者们前往宜黄棠阴古镇追寻红色遗迹。岁月摧残建筑的外观,但红军的精神却永存其中,一个个红色遗址都是当年红军从事革命的见证,勾起了志愿者对革命先烈无比的崇敬之情。
当天中午,志愿者们来到老党员姜福生家中拜访。姜福生是一名参加抗美援朝的50多年的老党员,志愿者们围坐在老兵身边,向老人询问到他当年的参战经历。老人谈及今年是抗战胜利、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希望我们能牢记历史,让红军精神永放光辉。回忆到当年的抗战岁月,老人的眼中洋溢着无比的光荣与自豪,他细细讲述当年的所见所闻,志愿者们听得津津有味。同时,志愿者们呼吁社会和各界人士都能够来关心关爱幸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抗战老兵,给他们的晚年带来尊严和温暖。
抚州宜黄棠阴镇是国家级杂交制种基地,大河村是杂交制种第一大村,自2008年以来每年吸引着来自美国、印度等国家的杂交水稻的专家前来学习交流。多年来,宜黄县通过技术引进、招商引资、帮扶农户等一系列政策,大力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为了解当地农业生产,7月13日下午,志愿者们在王伟主任和雷倩老师的带领下,冒着炎炎烈日来到了大河村杂交制种基地,在大河村村支书的介绍下,了解了当地杂交制种的特点,感受了杂交制种的魅力所在。
7月14日上午,志愿者们走进棠阴镇,参观文化遗产。棠阴镇是江西省历史上四大名镇之一,是宜黄明清建筑数量最多,最为独特的古镇,至今保留较为完整的古建筑有30余栋。吴氏“八府君祠”,其结构严谨,形式庄重而富丽;吴家大宅、罗家大宅等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居民住宅等,这些文化遗产让志愿者们赞不绝口。此次活动不仅使实践队了解到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激发了同学们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古老而灿烂的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7月14日晚,为感谢宜黄二中及宜黄父老乡亲对此次实践活动的大力支持,实践队还特意准备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晚会。
晚会上,志愿者们与宜黄小朋友手拉着手,载歌载舞,尤其是王梦菲与齐祖民小朋友的精彩主持赢得了在场观众的喜爱,广场舞《最炫民族风》、跆拳道表演、拉丁舞、双簧、相声《吹牛》、扇子舞《青花瓷》等节目吸引了众多父老乡亲前来观看,赢得了阵阵热烈掌声。在一首《送别》的歌声中,小朋友们通过这次兴趣培训班学到的书法,书写了“哥哥姐姐谢谢你们”八个大字,以此表达他们对实践队员的不舍与感谢,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晚会最后,实践队给小朋友们颁发奖状,以此表扬他们在晚会上的精彩表演以及激励他们要努力学习。之后,宜黄二中校领导与机电分院团总支书记王伟互赠锦旗,“携爱宜黄献爱心,社会实践长才干”、“大力支持暖人心,心系学子共发展”,简洁的两句话表达的是宜黄人民对实践队此次活动的肯定和实践队对宜黄人民大力支持的衷心感谢。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实践经验,培养了大家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品格,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同时践行了“八字真经”(“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投身了“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