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信息传媒中心 桂泓韬报道)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一年分为四季,每一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节也称仲秋节。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经过漫长岁月的洗涤,流传至今。在我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效仿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的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了民间。一直到了唐代,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这天,是一年中月亮最圆的一天,人们自然会记起与家人赏月、玩月的情景。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朝向月光,将石榴、柚子、枣子等瓜果供于案几之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而客居他乡的游子,则以圆月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于是便有诗人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感慨。
吃月饼是中秋时节的另一种习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月饼象征着月亮,有团圆之意,月饼的制作也颇有考究,饼馅儿常有芝麻、豆沙、蛋黄、果仁、蔬菜等,外压月亮、兔子和汉字“合家团圆”等图案。祭月之后,月饼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等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以表示合家团圆。
现如今,为求学、工作,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异乡客,心中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却因路途遥远、学业繁重,无法与亲人团聚,只能将乡愁寄于明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责任编辑:魏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