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媒中心 刘倩报道 何文晶摄影)为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我校大学生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为农村建设奉献青春力量,7月12日,由校团委书记廖立平带领的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了宜春奉新青潭村。
为了关爱和丰富农村儿童的暑假生活,提供更多的知识与教育,我校“叁下乡”实践队为青潭村儿童开展了学生课堂活动。本次学生课堂活动以辅导作业、扩展课外知识为主。为此,志愿者们为小朋友们带去了文具、玩具等礼品包,蹲在小朋友身边耐心地辅导作业,并带他们到广场上进行户外游戏活动,给孩子们增添无数乐趣。
此次支教志愿服务只有短短几天,志愿者们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用行动为孩子们种下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种子,让青潭村的孩子们坚定信念,为追逐梦想而不断努力。
为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14日,“叁下乡”实践队来到了华林文化博览园。华林胡氏人才辈出,古有胡大海,胡惟庸等名儒显宦,诗书继世,忠孝传家;今有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心在人民,利归天下。实践队员们仔细地看着对华林胡氏文化介绍的展牌,赞叹优秀的华林文化,并表示会继承发扬华林忠孝为本,精忠报国,以人为本的文化精髓。
华林文化博览园参观结束后,实践队一行人在廖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宋应星纪念馆。在展馆的陈列上,运用了大量图片、历史场景、雕像、历史文物以及声光电等现代化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宋应星这位古代优秀科学家的科学思想和成就。
此次活动不仅引导志愿者们深入了解中华历史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髓,同时,激励当代大学生刻苦学习、积极上进,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为更好的帮助青潭村的扶贫项目,志愿者们为当地困难民众送去食用油,牛奶,西瓜等物资。在此期间,廖立平与村民就生活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在交谈过程中,村民表示,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扶贫政策和实际行动对他们的生活条件带来了极大改善。同时,村民对于我校实践队的帮助表示感谢。村委书记况小满更是说道:“哪里困难就往哪里送。”
在村委会况小满为在座各位召开了一场小组座谈会。会议伊始,况小满对我校实践队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并向志愿者们详细地介绍了青潭村,包括面积范围,产业结构,未来规范等情况。随后,廖立平感谢了况小满及青潭村村民对我校大学生暑期“叁下乡”活动的大力支持。会议最后,廖立平对于推进青潭村未来建设,在场志愿者们针对青潭村和产业发展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在这叁天的忙碌中,不仅让村民们收获了实践队带来的温暖,增加了对未来生活的幸福感,实践队也加深了对“叁下乡”活动的认识和体会。
为缅怀历史,学习老兵艰苦奋斗、百折不饶的精神,实践队跟随我校民革支部委员们一同拜访了村里一名抗美援朝的老兵。老人虽然已是耄耋之年,却依然精神抖擞。他向队员们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的那段峥嵘岁月。志愿者们了解到,老人是第一批过鸭绿江的志愿军。当时,在彭德怀元帅的指挥下,坚决不让敌人越过鸭绿江。在战争结束后,他又听从部队号召,回家搞生产。实践队员们看着桌上铺满的革命纪念品、和平勋章、以及老人与战友的对话本,他还给大家看了打仗时身上留下的伤疤,有几处子弹已经钳在皮肤里。志愿者们神情严肃、若有所思。老人饱满深情地对实践队员们说道:“没有我们的党,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年轻人一定要好好学习和工作,为国家做更多的奉献。”
与老兵共同重温历史,让志愿者们对那段悠久的历史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老兵们的浴血奋战为我们的祖国带来了和平与稳定,他们身上不屈的民族意志让志愿者们更加筑牢了报国之志。
为直观具象展示大国风范,增强民族自信心,让村民切实感受到祖国近五年的飞速发展,实践队为村民播放了一部展示国家辉煌建设成就的纪实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该影片用恢弘的镜头、磅礴的音乐,结合宏大场面和温情视角,浓缩了中国五年来飞速发展的历史,将老百姓生活的点滴变化和国家的建设发展与伟大成就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看着荧幕上描绘的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画面,村民们热泪盈眶,激动万分,纷纷讨论着中国近五年的发展并赞扬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
此次观影,不仅推动了暑期“叁下乡”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更是将凝聚力和爱国思潮潜移默化的注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推动着每个人在全面建设小康征程上生生不息的步伐,走得更稳更踏实更有力,凝聚起全国人民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国梦不断前行。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全面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落实国家政策,让文化、科技、卫生方面的知识向农村普及开来,志愿者们在廖立平的指导下,在公告栏粘贴宣传海报。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的叁农情怀,普通话的普及以及对于艾滋病防御的相关思想传播到青潭村。
村民们在观看宣传海报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政府的实时政策和科学知识的了解,给叁下乡的宣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青潭村民为让实践地更好地了解当地石文化,带大家参观了相关的各个景点。上午,志愿者们参观了“光天化日”石刻,探访了一座保存完整、历史悠久的祠堂——“罗氏祠堂”,大家仔细聆听它的历史,并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志愿者们纷纷表示,应该要将古迹留存和经济发展相结合。下午,志愿者们攀沿了奉新的“九寨沟”,参观了石坝、老愚公发电站以及冲浪青潭的“百臼滩”。面对重重迭迭的峻石,志愿者们手拉着手、相互帮助、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据介绍,“九寨沟”的石坝是毛泽东时期,劳动人民用汗水一砖一瓦地修建而成的,表明了“劳动最光荣”的时代思想。而发电站则是利用水力发电的原理,将青潭村的水力优势转化为丰富的电力资源。最后,实践队在百臼滩中洗去一天的疲劳,迎接崭新的一天。
为期叁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叁下乡”活动虽然短暂,但志愿者们与小朋友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与青潭村民们同吃、同劳动的经历丰富了志愿者们的团结合作的意识,开阔视野,让大家更加懂得感恩与回报社会,更加坚定跟党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