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处 杨佳妮报道)为最大化利用校内外丰富资源,从劳动教育为切入点,用美学资源、传统文化育人育心,推动五育并举协同机制得到逐步完善。近期,学工处组织开展了“竹刻艺术”与“微景观的设计与制作”特色劳动教育实践,大大提升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丰富了我校劳动教育的深刻内涵。


传承竹刻非遗文化 挖掘劳育与文化结合的新方式
为了将劳动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我校邀请靖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蔡煜远老师带领学生开展“竹刻艺术”特色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引导学生认识非遗传统文化,充分加强了当代青年的文化自信;通过雕刻实践,令同学们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通过探索技法,使同学们掌握了相应的劳动技能,感受了劳动的乐趣。我校把非遗文化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有效地提升了非遗文化的传承效果,同学们也更加深刻地领悟了中国自古以来崇尚劳动的优秀传统和美德。


开拓微景观美学视野 实现劳育与美育融合的新愿景
微景观造景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是活的艺术品,是一种“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微景观制作特色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由商学院樊门老师指导开展,同学们不仅学习到了微景观制作的相关理论知识,而且提升了自身的审美能力,激发了自身的创造潜能。同学们的微景观作品利用了微缩、精致的造景形式,妙趣横生,与众不同,传达了每位同学的情感与创造力,使饱含灵感的微景观美学姿态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以实践的方式创造了全新的劳动教育样态。
一直以来,我校在五育并举工作中,高度重视劳动教育蕴含的综合育人的重要功能,不断挖掘特色性、趣味性、文化性的劳动教育方式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感受文化魅力与开拓美学视野的同时,培养了劳动精神,提升了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进一步地发挥了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作用。
责任编辑:闵淑琴